选课类别:通识 | 教学类型:实验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0 |
很有趣的公选实验课。
实验主要是科普性质的,对于化院这种经历过分化实验洗礼的学生,难度真的几乎没有,能学到很多生命科学相关的东西。
唯一的槽点就是只有1个学分
任务全部分散在平时了,没有考试和大型作业。这门课本来人少我一个人说给分好肯定也没说服力,毕竟优秀率卡着,给分除了签到以外只能看报告了,报告比大物要水很多,稍微写好点就行。此外本人幸运地碰到了主动向老师提出牺牲自己的绩点保低年级同学优秀率的某国奖学长,在此表示感谢!
其实是很不错的课,作为导论把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入门实验都涵盖了,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等。一个下午接触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作为放松我觉得很不错。 课堂轻松活跃,实验并不难,老师也会为我们这些非生院学生降低很多要求。收获也很大,了解了很多知识,观察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也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 但卷的人慎选。一方面是一下午的实验收获一学分对有的人来说可能不划算。作为大一新生当时选这门课没有管太多,只是因为空了一个下午,单纯想“选点课”学点东西。 另一方面也是我并不太舒服的给分的问题,课上总共二十人不到,优秀率0.4,多少人要当分母,组织的老师当时也明确表示很为难。有幸遇到大四的郭奖学长,说愿意放弃他的绩点把一个优秀留给我们学弟学妹,真的很感动。然而我觉得同时也反映出这种公选课限制优秀率的冰冷。确实,我是因为没有拿到优秀所以想发一些牢骚。 出成绩之后,自己也反思了很久。实验报告至少我自认为是认真写了,包括原理步骤结果总结等等,图片加了比较完善的图注,但是可能比起别人,我不够了解详细的情况和具体的要求,不够有经验,不知道一份优秀的报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甚至在后来看到有学姐每次发邮件为附上一段关于老师请查收、祝好之类的话,我才惊觉我连这些地方没有做到位,可能无形中就降低了得优秀的可能吧。所以算是对接下来三年半有所启发,还是要寻找自己的不足,并且是无止境的。总之这门课带给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仅是课程本身,还有对于自己的反思。以上。
每节课都是不同的老师上,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下雨,那个老师本来准备带我们去校园里看植物,然后变成了在教室内讨论如何挑选水果。他还给我们提了一个有关石榴的问题,具体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为啥底下三瓣上面六瓣。观鸟也不错,今年看到了出逃的鹦鹉。凝胶电泳,解剖虾蟹,还有检测大肠杆菌,感觉这个课很适合同学们了解生物实验。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可以来刷分,大三的课业繁多就不推荐东区的同学们选了,实验室在西区,每次上课有点远。大四可以选,就当调剂生活了,可惜。明年不能再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