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 | 教学类型:实验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课程层次:专业选修 | 学分:1.0 |
本课程旨在带领学生设计一个可用的计算机原型系统,包括CPU、Peripheral等硬件系统,以及bootloader、OS等软件系统,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能力。
作为一门在培养方案里沉睡多年的课程,今年秋天,它终于在卢建良老师的推动下到来了!作为本门课程助教先占个坑(主要是希望能在评课社区给大家对这门课的一个简要介绍),希望这门课能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给大家带来全新的课程体验!
----------------------------------------------------------------------------------------------------------------------------------------
2023.7.26 第一次更新:
-- 这门课是什么?
这门课主要的定位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的后续课程。由于计科大三上学期并没有系统结构方面直接相关的课程,而系统结构作为计算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总是难以让大家有一个连续的培养体验,因此,这门课程将会融合以上两门课程,进一步通过实验来探究更加深刻的系统结构设计。
-- 这门课的实验侧重什么?
这门课所有的实验基本都是一周(如果中途有考试等特殊情况可能会动态调整),主打的是一个体验:我们不希望使用时间跨度很长、难度很大的实验来为难大家。相反,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我着重在系统科研能力解读、常用工具使用、实验原理演示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着重设计,也单独设计了若干实验来专门为大家配置环境、介绍调试方法,用短平快的实验设计带领大家先体验、后实施,而不是使用高难度、少提示的实验设计来考验大家。
-- 我适合选择这门课程吗?
这门课程是开设给2020、2021级同学们的,非常适合有志于系统结构、处理器设计研究的同学选择,同时也非常适合希望能把COD和OS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同学进行选择。同时,由于这门课的实验难度要小于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实验,因此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未来想要研究的方向,那么这门课也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尝试的机会。总而言之,虽然这门课是全新的课程,但对于马上要步入大三、大四的同学们来说完全不会出现“初见杀”的情况,因为助教本身就是大四的学生,通过一整年助教工作的锤炼,我非常有信心能够打破课程的“初开魔咒”,让大家真正学的开心、学到本领!
(p.s. 如果想要选择这门课程,建议能够装配一个比较稳定的Linux虚拟机,实验的内容必须在Linux系统中运行)
----------------------------------------------------------------------------------------------------------------------------------------
2023.8.16第二次更新
实验开发ing...
在开发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在不停的“砍砍砍”。本以为之前商讨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是真的写实验文档之后,感觉到虽然很多实验大家都接触过,但同学们每次实验还是有较多要阅读、学习的,所以就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冗余、繁杂的内容,保留了许多值得做、值得学习的内容。看看这几天助教们的提交频率就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还是回到这门课的主旨:希望大家能多多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并且能在未来的科研生活中真正运用。
2023.11.20 昨晚梦见计算系统综合实验了,大早上心跳加速,满头大汗。在这场噩梦里,我通宵写实验,回寝室路上车骑进永怀湖,然后大病一场,错过ddl。醒来对着一个字没动的实验,以及只剩四天的ddl发呆。
如果有时光机,我要砍死三个月前报这门课的自己。开学第一周,基友告诉我这是一门好课,老师和助教人很好,优秀率优先给大三,而且助教只需要花10分钟就能写完一个实验。现在第12周了,我发现他说的都对,只是助教10分钟写完的实验,大佬基友要五六个小时,我这个菜鸟根本写不出来,可见助教的强大程度是有多么不可估量。
本人成绩中等偏下,操作系统、数电都没有上3,组成原理也学得很烂,而这门课对这些都要求比较高。大三秋又想摆烂,又自不量力去选这个,最后一门课毁一学期,我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这门课的牢骚先发到这里,等写完大作业出成绩再细说。